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楼市调控行政调控手段或改进 短期内或倾向“维稳”

中国证券报  2013-08-06 11:32

[摘要] 业内人士认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恐不会遭遇更严厉的政策压制。但与此同时,尽管本届政策在多个领域强调市场化发展方向,但热点城市的过热信号却决定了,行政化手段恐难以在短期内退出。从下半年来看,维持市场稳定将是政策的主要目标。

在年中的节点上,房地产调控政策走向颇引人关注。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表态称,“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并未提及房地产调控。而在去年年底的会议上,针对房地产调控还使用了“加强”的字眼。在热点城市高价地频出,房价上涨动力充足的情况下,高层对房地产调控的态度,似乎让人捉摸不透。

 

据统计,在本届政府召开的1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仅有两次提及“房地产调控”。其余与房地产有关的表态甚少,且多涉及保障房,较少提及商品房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恐不会遭遇更严厉的政策压制。但与此同时,尽管本届政策在多个领域强调市场化发展方向,但热点城市的过热信号却决定了,行政化手段恐难以在短期内退出。从下半年来看,维持市场稳定将是政策的主要目标。

 

房地产市场风险渐显

 

“新国五条”出台后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个“先抑后扬”的走势。如今不过5个月,房价曲线已连续攀升至历史高点,局部市场甚至出现过热现象。

 

数据显示,今年7月,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347元/平方米,环比6月上涨0.87%,自2012年6月以来连续第14个月环比上涨,涨幅比上月扩大0.10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的住宅均价达到17609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34%,同比上涨11.06%。

 

与此同时,从6月下旬以来,一线城市频繁出现高价地。7月,北京夏家胡同地块和孙河地块先后拍出4.2万/平方米和4.4万/平方米的单价,连续刷新单价“地王”纪录。

 

而在房屋租赁市场,相关机构数据显示,北京房屋租金已连续52个月上涨,上海的租金也已连续上涨37个月。无论房屋买卖市场还是租赁市场,成交量虽有波动,但价格持续攀升。

 

“部分区域的房地产市场已出现非理性爆棚的现象。”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一线城市的市场供需关系紧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高价地和信贷紧缩等对市场预期的影响。

 

令业内人士担忧的是,未来一段时间,这种影响因素还将继续存在。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近期的“华远·好天地”商业项目揭幕仪式上表示,若供需关系不能有效改善,下一步通州房价肯定会达到四万、五万。

 

针对统计局即将发布的房地产相关数据,分析人士预计,在此前的上涨惯性下,70大中城市房价还将继续维持涨势。值得注意的是,一线城市供需关系紧张的局面不会改变,但部分区域的房价水平已经背离了市场,市场风险正在凸显。

 

行政调控手段或改进

 

按照以往的逻辑,房价和地价连续大涨之后,必然会导致新一轮调控政策的出台。但自从本届政府正式就任以来,对房地产调控的态度却始终令人捉摸不透。

 

据统计,从3月18日至今共召开了1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仅在3月27日和6月26日的会议中,提到了“房地产调控”的字眼,其余的会议均未提及调控。

 

具体来看,3月27日的会议提到了“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建立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说法。6月26日的会议则表示,“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在其余的会议中,对保障房建设等内容有所涉及,却未专门针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表态。而在高层领导近期的调研中,也曾提及土地制度等层面,而非房地产市场。

 

作为对下半年经济形势定调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的表态是“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同样未涉及房地产调控。而在去年年底的政治局会议上,对房地产的说法为“要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短短半年间,政策口径已有很大不同。

 

有观点认为,梳理历次楼市调控不难发现,房价始终无法走出“越调越涨”的怪圈,因此,高层避谈调控,或是在反思以行政手段为主导的调控思路。

 

据悉,新一届政府就任以来,在多个领域强调了市场化、规范化的思路,这与以往的调控路径不同。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此前高层曾召集房地产行业相关人士进行座谈,征询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一位与会的人士指出,从决策部门的态度来看,反思调控的意图十分明显。

 

短期内政策倾向“维稳”

 

探讨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变化,还需站在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下。近期公布的半年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国民经济恐难以继续维持高增速。同期发布的房地产数据则显示,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局面凸显,部分区域房价涨幅甚至亮起红灯。

 

在决策层面前,保增长和控房价的矛盾又一次凸显。在不少专家看来,前者需要市场化改革得以推进,而后者仍需在一段时间内依靠行政之手。

 

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张磊认为,在经济下行阶段,稳增长被置于重要位置,虽然经济学界普遍猜测GDP增速的下限是7%,但这并不是一个高枕无忧的数字。为了使房地产投资不至于下滑,国务院提出了两个重要措施:支持家庭购买首套房,启动1000万套棚户改造计划,从而维持房地产投资的合理增长。

 

他认为,此次政治局会议措辞的“变调”,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调控基调的调整。预计下半年,以限购限贷限价为代表的房地产调控仍将继续,但不会有新的行政调控措施出台。

 

开发商对政策的态度则普遍乐观。任志强便表示,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房地产业会受益于经济增长;但在经济增速下行的时期,房地产业也会因拉动效应而免受打压。他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下半年不会有更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

 

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化的调控手段仍将是楼市政策的趋势,这主要表现为长效机制的建设。据了解,随着数家涉房上市企业停牌“筹划重大事项”,冻结多年的房地产企业A股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政策,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破冰。

 

知情人士近期还透露,由发改委牵头,住建部、国土部等相关部委正在参与制定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其中包括房产税试点、保障房建设、公积金贷款等多个层面。在楼市调控政策“维稳”的同时,这些长效机制可能借机加速落地。

 

融创孙宏斌:

 

房地产政策一定是市场化趋势

 

“北京地价太不理性了。”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不相信北京的地产市场会一直涨下去。最近一年来,融创不断在北京市场尝试拿地,但一无斩获。孙宏斌表示,今年融创的保守销售目标是450亿元,且“肯定能完成”。他还介绍,目前融创有100多亿的现金流,但不会盲目追求规模的扩张,今后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上海和苏锡常市场。

 

政策终将回归市场化

 

中国证券报:怎么看待北京和上海区域这两个重要市场的区别?

 

孙宏斌:我一直看好北京和上海,两者都是的城市。从房地产市场来说,我觉得上海这几年应该是要会发力了。因为上海的住宅是偏少的,下一步我觉得住宅价格肯定会有上涨。所以现在买房子,不管在上海什么地方,不管现在价格高低,都是好时机。

 

北京地价确实太不理性了,我不相信地价会一直这么涨下去。去年下半年以来,融创参加了北京所有的土地拍卖,但一块地也没拿,我们宁可错过也不想买错。北京的市场可能会调整,我相信北京一定会出现20万的房子,像上海一样,但不是每个区县都涨到3万以上。

 

中国证券报:现在土地市场波动比较大,如何应对?融创是否会将重心向上海倾斜?

 

孙宏斌:房地产行业最重要的是买对地,而买地就像买股票,满仓不一定好,留有现金等待有机会时再抓住。如果市场一直往上走,多存点地有好处,但是现在土地市场会有波动,存很多地不合适。我们希望上海的占比能够增加,尤其是近几年,上海比北京的机会多一点。

 

中国证券报:怎么看待未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走向?

 

孙宏斌:任何政策都会影响经济和行业的发展,作为企业,无法改变政策,只能去适应它。短期内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有非市场化的因素,也可能出现反复,这都可以理解。但从长期来看,房地产政策一定是市场化趋势,这一点阻挡不了。

 

不盲目追求规模

 

中国证券报:今年融创的销售目标是多少?在现在市场条件下能否完成?

 

孙宏斌:我们没有定销售目标,如果要说的话,450亿是比较保守的,任何情况我们今年都会完成的。因为上半年就已经销售了200多个亿,下半年还会有更多的项目投放。至于完成多少并不重要,但肯定会超过450亿。

 

中国证券报:去年融创与绿城合作成立上海融创绿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未来融创会否继续采用合作开发的模式?

 

孙宏斌:从下一步的发展来看,合作开发是大趋势。一方面,北京、上海等地的市场越来越像香港,土地总价高,单个公司的拿地难度越来越大,合作拿地开发是必然的选择。另一方面,在区域市场,如果品牌、产品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即使高价拿下土地,也难以保证利润,因此需要寻找一些合作伙伴。

 

中国证券报:融创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京津和珠三角等区域,面对竞争压力,会否考虑进行战略调整?

 

孙宏斌:我们不会调整策略,会坚定现有的区域布局。因为我们很早就进入了这个市场,具有品牌的优势,市场的认可度也比较高。但与此同时,竞争的激烈会影响规模扩张的速度,所以我们也考虑,在合适的时机,在区域内的其他城市寻找新的项目。房地产业最重要的是风险控制,所以融创不盲目追求规模的扩张,现在我们布局了9个城市,未来五年,扩展到12个城市。

 

中国证券报:融创有没有去海外开发的计划?

 

孙宏斌:我们没有在海外开发的计划,房地产虽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做,但关键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力在哪。

 

>>>我要申请房天下卡进入论坛发表看法查看厦门热销楼盘精彩楼市资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厦门房天下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